“垂衣裳—敦煌服饰文化展”在北京服装学院隆重开幕
作者:文案编辑 发布日期:2013-10-30 浏览次数:8777 来源: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




    10月22日,由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发起、北京服装学院、敦煌研究院、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院基金会共同举办的“垂衣裳—敦煌服饰文化展”在北京服装学院隆重开幕。由于此次展览是敦煌石窟艺术首次以专题形式在首都高校展出,因而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开幕式当天,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晓超,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季允石,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名誉会长杜钰洲,北京服装学院特聘教授、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常沙娜,敦煌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敦煌石窟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王旭东,教育部体卫艺司副司长万丽君,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辛兵,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办公室副主任颜振军,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刘超英,朝阳区副区长张立新,以及北京市服装纺织协会、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国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国际毛皮协会亚太分会、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等机构出席了开幕式,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北京电视台、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等30余家媒体作了现场报道。


 敦煌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王旭东先生在致辞中,对敦煌服饰艺术展在北京服装学院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他指出,这次展览是敦煌研究院和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文化遗产进校园”公益活动的一部分,是第一次在高校举办专题服饰艺术展;本次展览除了敦煌服饰临品外,还有由北京服装学院师生、中外服装设计师共同完成的敦煌主题时装展演,体现了传统艺术与现代工艺设计的完美结合;展览将壁画彩塑传统艺术带进校园,让更多的同学们能够了解敦煌的价值,了解一千年延续不断的精神和创造。通过这样的展览,希望传统艺术能够走进校园、走进千家万户,使传统艺术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敦煌石窟中有关服饰的图象资料,反映了从十六国晚期到元代,上下千年,延续不断的服饰资料。举凡中国古代各民族的服饰、以及东西方各民族互相交流融合的服饰,都能在壁画、雕塑中找出它们的图象资料,可以称为中古“服饰资料大全”。敦煌服饰文化所蕴含的多元的、世界性的价值,使它超越了民族界限而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并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由于敦煌石窟是不可移动文物,多年来,敦煌研究院通过临摹和复制敦煌石窟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国内外展出,成为向大众宣传敦煌艺术最有效的举措,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但举办专题形式的展览,尚属首次。敦煌研究院挑选了百余幅敦煌壁画中具有代表性的服饰图案,与北京服装学院共同举行“垂衣裳——敦煌服饰文化大展”。这些展品中,既有常书鸿、段文杰等老一辈敦煌学专家精心临摹的作品,也有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复制的作品。通过专题展示,使观众近距离感受敦煌艺术宝库中所蕴藏的服饰文化的价值,感悟其对现代服饰设计的启示,在体验博大精深的敦煌文化的同时,更加珍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同时作为“敦煌文化 在我身边——文化遗产知识进校园”公益项目的内容之一,本次活动得到了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的资助。基金会通过与北京服装学院、敦煌研究院共同举办艺术展览的形式,在高校学生中普及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培育青少年自觉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意识。我们相信通过此次活动,广大青年学子在领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必然会关心敦煌和全国的其他文化遗产,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与展览同时进行的还有北京服装学院特聘教授常沙娜先生和她的学生临摹的一百余幅敦煌装饰图案作品以及“敦煌服饰暨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学术论坛”、“敦煌主题时装秀”、 “敦煌壁画服饰形象复原展”、“敦煌艺术元素创新设计师生作品展”、“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馆藏古代纺织品展”等。因此,本次活动通过将精品展示与学术论坛相结合,敦煌学专家临摹作品与师生创新作品相融合,静态作品与动态作品相呼应,以多元立体的形式再现了敦煌服饰艺术的魅力与价值,启发并促进现代艺术设计的传承创新。展览将于11月12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