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成立三十周年座谈会在敦煌研究院举行。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国家文物局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付红领,甘肃省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仇健,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党委书记程亮出席会议。
会上,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回顾了社会各界对敦煌文化遗产事业的慷慨支持,特别追忆了平山郁夫的创始捐赠、邵逸夫的匿名善举。她表示,这些来自国内外的善款专项用于敦煌壁画修复、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等领域,为敦煌文化遗产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付红领表示,作为基金会的主管部门,国家文物局始终履行管理服务职责,支持其发展。他充分肯定基金会三十年来在推动石窟从本体保护到系统保护、保护技术从引进来到主动走出去等十大转变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他强调,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努力把研究院建设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的高地”重要指示精神,基金会要发挥更大作用,通过加强自身建设、深化文物保护与学术研究等重点工作,为敦煌文化遗产事业发展贡献力量,促进敦煌文化在国际文明对话中的参与度。
仇健表示,三十年来,基金会与敦煌研究院携手同行,为保护人类共同文化遗产作出了卓越贡献。在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等几代莫高人的赓续奋斗下,敦煌文化遗产事业稳步发展。省文物局将持续支持基金会各项工作,共同提升敦煌文化的国际传播力与影响力。
苏伯民向长期关心和支持敦煌文化事业的各界人士致以谢意,并介绍了敦煌研究院在全社会广泛参与和助力下取得的进展。他表示,所募集的善款主要用于预防性保护、国际交流合作与人才培养等领域。未来,敦煌研究院将继续发挥关键作用,推动敦煌文化遗产事业发展。
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理事、中华书局编审柴剑虹,北京大学教授荣新江,浙江大学教授刘进宝,上海奥普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建新,敦煌研究院原党委书记、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原监事长马世林等也在会上发言,共同回顾基金会三十年来发展历程,探讨敦煌石窟保护、学术研究与文化弘扬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理事长杨秀清回顾了基金会的发展历程与成就,向长期以来支持基金会发展的国内外社会力量表示诚挚感谢,同时剖析了当前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发展路径进行了展望。
本次座谈会在总结基金会三十年经验的基础上,明确了未来发展方向。基金会将继续作为重要桥梁,汇聚社会资源,为敦煌文化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是由国家文物局主管的全国性慈善组织,长期致力于敦煌石窟的保护、研究与弘扬。基金会通过募集社会资金,系统支持石窟保护、敦煌壁画数字化、敦煌学学术交流等公益项目,已成为凝聚社会力量参与敦煌石窟保护的重要平台。

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