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守护人
2021年9月,这是恰恰踏上前往敦煌的旅程中写的一小段感慨。通过简短的文字可以感受到,激动又兴奋,开心且期盼的美好心情!
恰恰,是河北廊坊管道局中学一附小的一名小女孩,2021年9月来到莫高窟后,向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捐赠善款用于对莫高窟壁画的修复。当时年仅8岁的她,是怎样如此地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又是怎样萌生出向敦煌捐赠善款助力敦煌石窟保护初心的呢?
缘起
恰恰的敦煌情结——妈妈的讲述
2020年的教师节,恰恰的古琴老师做了敦煌壁画的保护项目,当我看到她朋友圈的时候,忽然觉得这就是我这么多年苦苦寻找的,但却一直没有方向,我一下子觉得我以前的所有都是为了今天的敦煌,我一下子觉得我的心有了真正的归处。
确定好了目标,就迫不及待的去实施,我想这件事不应该只是我,更重要的是孩子,要让我们的下一代知道敦煌、了解敦煌,进而成为敦煌文化的保护者,弘扬者,恰恰的敦煌之路就是在这种情结下正式开启。
感谢敦煌研究院推出的数字敦煌网站资源,让我们远隔万水千山还能近距离的身临其境,感谢敦煌研究院的小姐姐给我们介绍推荐书籍,当时7岁的恰恰从给飞天涂色到临摹飞天菩萨像,从看数字敦煌到看关于介绍壁画的书籍,一点一点的了解,一点一点的深入,越了解越被吸引,越深入就越像着魔一样的一发而不可收。转眼一年过去了,在对敦煌有了一点了解之后,我认为我们该去敦煌进洞窟实地去感受了。纸上的和实地的毕竟是两回事。去之前,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包括想参观的洞窟,想重点看的壁画,都一一的做了记录,我想让恰恰自己通过了解来选择她想保护的项目,这样就把她推到了前台,有了使命就会更加的投入。当然,最重要的还想见心心念念的樊奶奶。有敦煌就有樊奶奶,有樊奶奶才会有今天的敦煌。就这样,带着我们一年来做的功课,带着对壁画的无限向往,带着恰恰精心准备献给樊奶奶的礼物——她亲手画的她最喜欢的220窟的燃灯菩萨像,我们踏上了飞往敦煌的飞机。
也许是心念的力量,也许是冥冥中的指引,知道真的能见到樊奶奶,恰恰激动的心都要飞出来了。像是见到了盼望已久的亲人又像是见到了许久未见的知音,滔滔不绝,从青金石到敦煌的时差,从见宝塔品到燃灯菩萨,从张议潮到夜半逾城,从善事太子到敦煌数字化,把她知道的这点皮毛像倒豆子一样的倒了出来,本来很严肃的座谈变成了随意的拉家常。83岁的樊奶奶爱怜的把恰恰搂在了怀里,抚摸着她的小辫,翻看着恰恰记录洞窟壁画的笔记本,亲切的和她聊洞窟聊壁画聊理想聊数学,并且把亲手签名的《我心归处是敦煌》(青少版)送给恰恰和这次没能来的姐姐,鼓励她好好学习,将来按照自己的理想去学建筑。恰恰也是高兴地给奶奶跳了自己喜爱的印度婆罗多舞。
平凡中的坚毅,深邃中的平和,一个把全部身心都献给了敦煌的樊奶奶给恰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心归处是敦煌》(青少版)更是成为她的心头好,她用压岁钱买了很多本送给大小朋友,樊奶奶走进了她的作文里,走进了她的作业里,也走进了她周围大朋友小朋友的视野里。茫茫荒漠中开凿的洞窟和精美绝伦的壁画更是给了恰恰强烈的震撼,40多个洞窟地毯式的参观和学习更是坚定了恰恰对洞窟保护的意愿。虽然杯水车薪却也是星星之火,最关键的是让她幼小的心灵有了安放,让她的理想有了落地生根的土壤,更是让她真切地感受到了榜样的力量。敦煌,像是她的另一个家,她精神的归宿,樊奶奶,便是她家里的亲人,她的心之所念。
生生不息
通过质朴的语言文字,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恰恰父母对敦煌石窟的关心与热爱,感受到恰恰对莫高窟的喜爱,更感受到父母对孩子成长教育的期许。爱心捐助生生不息,这些善款最终“汇流成河”,用于敦煌文化遗产保护、遗产周边生态环境治理、敦煌文化研究传承和普及推广、数字化工程、人才培养等。
或多或少所捐赠的善款都包含着一份爱心,寄托着大家的期待,基金会会把每一份善款捐赠记录及后续使用情况都保存下来。未来,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将携手更多的朋友们来共同保护这座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
乐善有恒,大爱无疆。